我校暑期赴日访学交流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者:黄莹发布时间:2023-08-08浏览次数:10

为了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由国际交流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共同举办的暑期赴日访学交流项目于723日至85日在日本东京开展。该项目五年前被纳入上海理工大学学生领导力提升高水平建设“大世界”项目,并获得了外交部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的冠名认证。参加本次访学项目的40位学生经全校公开选拔,并接受了行前教育和相关准备,在学生处处长何炉进、校团委副书记杨阳、日本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何伟铭的带领下开展为期两周的访学交流。此次访学交流活动也是三年多来我校首次组团赴日,对促进恢复学生双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备受关注。

体验文化交融——搭建中日友好桥梁

访学团赴鸠山会馆,拜访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先生。鸠山先生一直致力于中日的友好交流事业,他对来访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回顾了他和上理的缘分,对于中日友好关系的长远稳定发展抱以良好愿景,希望我校学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早在2012年,鸠山由纪夫先生就曾率团访问过上海理工大学,并在沪江国际文化园日本中心前种下象征中日友谊的樱花树,时至今日,我校学生也向鸠山先生赠送了一副以日本中心和鸠山先生亲手种下的樱花树为背景的水彩画,以纪念鸠山先生与我校的深厚情谊。

访学团一行与鸠山由纪夫先生合影

学生代表向鸠山由纪夫先生赠送画作

访学团还参访了日本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地——国会议事堂。在国会议事堂参观了议事堂内部,详细了解了国会议事堂的建筑历史及其规模、议会组成结构和运作体制等,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提升格局水平。

访学团一行参观日本国会

展现青春风采——激发学术思想碰撞

访学团先后赴东京大学、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进行参观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增进了中日学生间的友谊。

在日本最高学术殿堂东京大学,访学团探访了东京大学工学部,参访了浅间一教授课题组的自动避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类动作的测量和建模研究等先进实验室。

东京大学小林英津子教授介绍东京大学工学部

参观东京大学浅间一教授实验室

在中央大学多摩校区和后乐园校区(理工学部),访学团与中央大学的学生一起进行了主题演讲、才艺展示和小组讨论,并在理工学部实验室学习听取专家讲座,并体验了仿生机器人、光触媒材料、防噪音模拟墙等先进科技。

学生代表向中央大学教授、国际中心所长白井宏赠送书法作品

访学团学生与中央大学日本学生交流

在早稻田大学,访学团在尾形教授的介绍和带领下,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多种展现,包括家庭方向的烹饪机器人、高龄护理机器人、医疗方面的导引机器人、检查机器人等。

访学团一行与早稻田大学尾行哲也教授合影

参观尾行教授机器人实验室

连日来,两地青年学生畅谈学习生活和理想追求,激发彼此学术思想碰撞,展现出青年人的活力与热情,同时,上理学子在与日本高校、企业的交流中,充分展示个人才艺,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青年好学友善,昂扬向上的风貌。

中日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交流

探访科技都城——感受科技匠心精神

访学团参访了世界顶级的科学仪器生产制造商—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有至少十三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使用该公司生产的设备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先进的技术已然成为业界标杆。访学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操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头发的显微结构及其元素,感受显微世界的巨大魅力。

参访团参观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被誉为“地下神宫”的首都圈外围排水道,是一直守护着东京都安全的巨大地下防洪工程,访学团首先来到龙Q馆展示厅,聆听有关首都圈外围排水道概要讲座,随后来到地下七十米深处参观其宏伟构造,详细了解排水道的工作原理,认识到该设施对于日本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参观日本首都圈外围地下排水道

访学团还参访了拥有350多年历史的龟甲万酱油企业,其天然精简的配方和严格的制造工序,传递着这家企业百年来始终如一的精神。

  

参观龟甲万酱油企业

随着近年来在中国上海等城市陆续开展垃圾分类,在川崎垃圾处理中心,师生们共同体验了未来生态馆、太阳能发电厂,了解当地垃圾分类及处理全过程,其中所包含的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值得借鉴与学习。

参观川崎垃圾处理中心

访日期间,学校日本中心主任何伟铭作为代表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参事官兼总领事陈巍的亲切接见,陈巍公使高度肯定上海理工大学为推动中日民间交流所做的贡献,勉励访学团青年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互学互鉴,交流共进,为增进中日青年相互理解、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本次日本访学活动中,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日本文化、科技与学术魅力,在外出交流与实践中提升了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沟通表达能力,在参与国际事务交流、开拓国际化视野的同时解读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出当代青年个体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逻辑建构,争做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年轻一代。